船舶防治船舶污染管理条例(船舶防污染处罚)
发布时间:2024-11-11阅读次数:36

江苏省内河水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正)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本省内河水域环境,防治船舶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内河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装卸等与内河水域环境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2、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内河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域环境,适用本规定。

3、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扬州段调水河道水域环境,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江苏省内河水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4、因为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收集了也没地方处理;大型船只(比如游轮)一般有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SBR等占地面积小的),处理后的水用于冲洗等非人体直接接触的或者排放。

5、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监督管理,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治船舶污染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6、第一条 为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污染,规范船舶安全监督管理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中,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海事管理机构在发现船舶、相关作业单位违反规定时,有权要求其改正,若拒不改正,可采取强制措施,如停止作业、卸载、限制进出港口等。

船舶从事300吨及以上的油类或比重小于1且不溶于水的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装卸、过驳作业时,需布设围油栏,以防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船舶在特定区域的运输活动需遵守海事管理机构的特别规定,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和防治污染保障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旨在规范船舶及其作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第四条指出,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需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与国际条约要求,并取得合格证书。第五条强调船舶必须携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要求的防治污染证书、文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排放污染物时,需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禁止向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渔业水域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海域排放污染物。为确保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应设置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和应急设备。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第五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组织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2、海事管理机构在条例框架下,负责具体监督和管理船舶污染的防治工作。国务院交通运输部门需组织编制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需根据国务院规划及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能力建设规划。

3、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规定。

4、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是2009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1号公布施行的,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条例。

5、《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二章详细规定了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措施。首先,第十条强调,船舶的结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制定的防治污染技术规范及国际条约的要求,以确保其环保性能。船舶需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获取必要的防治污染证书和文书。

6、第一条 为防止拆船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拆船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从事岸边和水上拆船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岸边拆船,指废船停靠拆船码头拆解;废船在船坞拆解;废船冲滩(不包括海难事故中的船舶冲滩)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自1983年12月29日由国务院发布,虽然在2010年3月1日起已废止,但其内容对于当时的环境保护法规具有重要意义。条例分为多个章节,详细规定了船舶在海洋活动中的防污责任和行为准则。首先,第一章总则概述了整个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为后续章节提供了指导。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为确保有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防止船只对海域环境造成污染,并保持海域生态的健康,我们特此制定本管理条例。根据规定,本条例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包括海港内的中国国籍船舶,以及外国籍船舶。无论是船只的所有者,还是其他相关个人,都将受此条例约束。

本条例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发生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的污染控制。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的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其活动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海事管理机构在条例框架下,负责具体监督和管理船舶污染的防治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的条例第七章专门规定了船舶垃圾的管理。首先,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船舶垃圾不得随意倒入港区水域。对于装载有毒害货物和产生粉尘的散装货物的船舶,冲洗甲板和舱室的行为需经过港务监督的批准,不得将残余物直接排入港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的条例着重于规范船舶在海域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根据条例,所有在中国管辖海域和海港内的船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防止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排放。第四条明确规定,禁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本条例限制的区域内排放有害物质。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是什么时候施行的?

1、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是2009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1号公布施行的,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条例。

2、国务院于2009年9月2日在第79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正式发布。这部重要的法规自2010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旨在加强对船舶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管理与保护。

3、《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经2009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9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1号公布。

4、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并废止了1983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新旧两个条例有很多差别,所体现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

5、《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二章详细规定了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措施。首先,第十条强调,船舶的结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制定的防治污染技术规范及国际条约的要求,以确保其环保性能。船舶需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获取必要的防治污染证书和文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及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内河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域环境,适用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发布单位为交通部,发布文号为交通部令2005年第11号,发布日期为2005年8月20日,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规定旨在规范船舶在内河水域的污染管理,保护和改善内河水域环境质量。它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范畴,来源于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