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的管理规定
1、明确答案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水路运输行为,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水路运输安全,促进水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该规定涉及船舶航行、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经营许可等方面的内容。
2、第21至22条则规定了旅客班轮和货物班轮的运营规则,包括开航时间、信息公布、班次调整等,以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准时、透明运输。
3、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市场,保障各方权益,促进水路运输业健康发展。该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的经营性旅客和货物运输,包括沿海和内河运输,以及货物运输(普通货物和危险货物)和旅客运输(普通客船、客货船等)。
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1、为了强化对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监管,确保水上安全和环境保护,本规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关国际公约的法律法规制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安全管理规定,对于船舶的管理有明确要求。首先,根据水上安全和环保管理规定,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需建立和实施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污染管理体系(第十六条)。
3、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所有滚装船舶的安全管理工作,这些船舶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滚装装货处所或装车处所的滚装客船和滚装货船。其中,滚装客船是指乘客定额达到12人以上(包括车辆驾驶员),而滚装货船则是指乘客定额少于12人(同样包括驾驶员)的其他滚装船舶。
4、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强调了在管辖水域中的航行、停泊和作业要求。第六条指出,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遵循交通部及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水上交通和防治污染规定,接受海事机构的监督。第七条规定,船舶应选择安全的通航环境,同时注意其他船舶及港口设施安全,避免污染。
5、检查活动由至少两名安全检查人员在船舶停泊期间进行,除非有法律规定。检查人员需具备相关资格,海事管理机构需配备充足的检查人员和设施。船舶安全检查内容涵盖船员、证书、设施设备、载重线要求、货物管理、船舶保安、船员操作能力、个人安全条件、管理体系运行、以及特定法律要求等。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了船舶、浮动设施和船员的安全管理要求。第六条,船舶要具备航行条件,必须:由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持有有效的船舶检验证书,确保船舶安全性能达标。经过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明确所有权和管理权。
海事专业常识
1、海事管理专业海事管理专业特色鲜明,在校期间学习工科专业要求的基础知识、主要航海专业课程、安全管理理论与技术基础、法学基础、海上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2、考海事局公务员需要考试的科目主要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有时还有专业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这部分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在行政工作中的基本素质和潜能。
3、考试难度不大,只要认真学都能考过,尤其是水手、机工,一次考试通过率都在80%90%,不旷课基本都能过。报考海员基本只满足两条就可以,一是年龄在1845岁之间二是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高级海员学历上要求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文化,其他条件同普通海员。
4、高级海员知识问答 报考高级海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历上要求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文化,其他条件同普通海员。具体见《招生简章》。 高级海员的培训时间多长?培训地点在何地? 培训时间2至3年,取得国家承认的航海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培训地点大连、上海、天津等海事大学或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5、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管全国的船舶签证管理工作。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船舶签证管理工作。 第四条 船舶签证管理工作应当符合高效、便民的原则。 出海的一些小常识 一是驾驶、轮机、通讯等各岗位人员应配备齐全;二是船体及各种设备应保养、维修并经过专业检验,达到适航状态。
6、水上交通安全常识 水上交通安全常识 水上交通的安全常识有哪几点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若是有出行的打算,并且要乘船而行, 就要观察天气情况,避免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出行, 以免遇到危险。 (二) 若是在乘船的中途,天气突变,遇到恶 劣天气时,不要惊慌失措。
艇和舰的主要划分标准是什么
1、法律分析:舰和艇的主要划分标准是吨位。500吨以下为艇,500以上为舰,但潜艇不论大小一律称艇。舰是指军用大型船只,如航空母舰、驱逐舰、舰艇、军舰。严格定义是500吨以上军用的船只,在某些方面中泛指大型可移动武器平台。艇,原意为轻快小船,现一般指小型的船,如游艇、救生艇等。
2、法律分析:舰和艇的主要划分标准是吨位。通常,500吨以下的船只称为艇,500吨以上的则称为舰。然而,潜艇不论大小,均称为艇。 舰是指军用大型船只,例如航空母舰、驱逐舰等。严格来说,舰是指500吨以上的军用船只,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泛指大型可移动武器平台。
3、舰和艇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排水量和用途。 排水量是区分的主要标准,国际上通常将排水量超过500吨的船只定义为舰,低于此标准的则为艇。 用途也是重要的分类因素,例如,大型水面战舰如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被称为舰,而潜艇和鱼雷艇等小型特种作战船只则被称为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法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第五章主要规定了港口及相关设施的法律责任。以下是部分条款的概述:第四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建设或使用港口设施的,由县级以上政府或港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将申请法院强制拆除违法设施,罚款最高可达五万元。审批部门对违规项目批准的,相关人员会受到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第一章总则,旨在强化港口管理,确保其安全与经营秩序,维护各方当事人的权益,并推动港口建设与进步。该法涵盖了港口规划、建设、维护、运营和相关活动,其适用范围广泛。
按照本法第34条第一款的规定,船舶进出港口,应当依照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现行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包括《海上交通安全法》和《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是中国的一部关于港口管理和建设的法律。其主要目的是规范港口规划与建设、港口的经营与管理、港口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以促进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关于该法的详细介绍: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是为规范港口建设、运营和管理而制定的专门法律。